校训:厚德、博学、砺志、笃行
厚德、博学、砺志、笃行八字校训从品德、学业、精神、实践四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。其释义如下:
厚德,崇高的道德情操和理想追求, 学校教育,育人为本;德智体美,德育为先。出自于《易经》: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;地势坤,君子以厚德载物。”。
博学,学识广博,即宽厚的基础理论、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娴熟的基本技能;文理兼容,百科兼纳,专业领域游刃有余,高质量、复合型,德智体美全面发展。出自于《礼记·中庸》:“博学之,审问之”和《论语》:“君子博学于文”。
砺志,磨砺坚强意志,志向专一,坚忍不拔、知难而进,迎难而上, 注重陶冶学生的人文精神。出自于苏 轼《晁错论》“古之立大事者,不惟有超世之才,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”。
笃行,实事求是,崇尚实干,忠贞不渝,执着追求,身体力行,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,学以致用,学问思辨贵在笃行。出自于《礼记·中庸》:“慎思之,明辨之,笃行之”。
校风:自强不息 求实创新
“自强”,出自《易经·象传》: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”。意为天道刚健,周而复始,运行永不停息。君子应效法天道,自强不息。几代学人正是靠着自立自强、永不言败的精神,艰苦创业,奋斗不止,才使学校不断发展壮大。我们过去所取得的成绩是靠自立自强、艰苦奋斗得来的,今后还要靠自立自强、艰苦奋斗去取得更大的发展。
“求是”:“求”追求、探究;“是”,真也。最早出于《汉书·河间献王传》,文中说刘德“修古好学,实事求是”。唐代训诂学家颜师古曾注释为:“务得事实,每求真是也。”后被人们沿传引申。毛泽东曾在《改造我们的学习》中作过这样的论述:“‘实事’,就是客观存在的一些事物,‘是’,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,即规律性,‘求’,就是我们去研究。”我们党一向倡导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。在今天,做人、做学问、做事情求真求是,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。
“创新”, 义出《大学》引汤之《盘铭》“苟日新,日日新,又日新”。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,是现代科学精神的精髓,是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。 只有创新才有进步,只有创新,才能使我校永立于不败之地。